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职院校航天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申报书
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申 报 书
成 果 名 称 |
高职院校航天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杨林、胡文彬、王立波、刘璐、张钧涵、唐睿宸、李利琼、王华平、焦佚冰 |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
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
推荐时间 |
2021年8月31日 |
|
成果所属类别 |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
|
代码 |
2 4 6 0 9 5 |
|
序号 |
Z 3 3 0 0 5 |
|
编号 |
||
四川省教育厅 制
2021年8月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持有者承诺书
在申报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作出如下承诺:
对填写的《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各项内容及提供的相关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本成果已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 年四川省 / 等奖、 / 年国家级 / 等奖,若有此类情况请填写,无此类情况请在空白处划斜线),但在原有基础上有特别创新。
特此承诺。
持有人签字:
申报单位名称(盖章):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8月31日
一、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
成果 曾获 奖励 情况 |
获 奖 时 间 |
获 奖 种 类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2021-07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
2020-12 |
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集体 |
省级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
2019-10 |
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省级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
2017-11 |
四川省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
省级 |
四川省总工会 |
|
2016-12 |
德阳市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单位 |
市级 |
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2013-09 |
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市级 |
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2013-09 |
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集体 |
省级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
2012-11 |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国家级 |
人社部、财政部 |
|
成果依托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文号及项目编号 |
|
“基于校企合作的RPDA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 |
川教函[2014]156号 项目编号:14-156-645 |
||
成果 起止时间 |
起始: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 实践检验时间:2年 完成:2021年4月 |
|||
1.成果简介 新的时期,赋予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构建起一个产业需求性、开放性、共享性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是推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切需要。 本成果在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RPDA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等项目在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凝练形成。 成果形成了系统化、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推动素质提升,树立了航天培训品牌。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搭建了协同育人、等级认定、师资提升和网络学习四个平台,打造了基础培训、特色培训、高端培训三个培训层级,构建起一套基于“四平台三层级”的培训体系,服务技能人员成长成才、终身学习的需求。2012年~2019年期间,累计培训技能人才134041人次,推动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树立了航天培训品牌。 成果构建了流程化、标准化的培训模式,培养质量提高,获得了国家级荣誉。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符合航天需求的“RPDA标准化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有效规范和监管整个培训过程,促进培训绩效改进和持续提高。搭建了ASKO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定制和打造多种培训套餐供企业选用,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采用结构化四级评估体系,确保对技能人才培训行为的规范、导向与激励作用,提高受训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保障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成果打造了优质的双师教师团队,建成了多功能、高水平的培训实训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政策指引、高端引领、集群发展——“四措并举”的方式,狠抓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采用“校企协作、双轨培养、以工养技,以研促产”的方法,建成了一个专业种类齐全、条件较好、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培训实训基地。 成果在国内高职中走出了一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的新路子,对新时期高职创新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
||||
2.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面临问题(1)培训体系不清晰,发展路径松散 (2)培训模式不标准、管理不规范 (3)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4)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 二、解决方法 (一)构建四平台三层级培训新体系学院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联合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共享资源,实施双主体育人。双方共同组织搭建了协同育人、等级认定、师资提升和网络学习四个平台,打造了基础培训、特色培训、高端培训三个培训层级,构建起一套基于“四平台三层级”的培训体系,服务技能人员成长成才、终身学习的需求。 (1)搭建四个平台,服务多方位全程育人 一是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三位为一体,多方位全程育人。二是搭建等级认定平台,组织编写中国航天7个工种的 |
||||
《职业技能评价规范》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库》,组织制定四川航天87个工种的职业培训标准包和指南包,统一培训教学标准,促进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搭建师资提升平台,推进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实践锻炼,开展企业内训师专项培训,促进校企师资综合能力的提升。四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特色视频教程40个、网络教学案例25个、职业培训包35个,建设网络课程65门,打造省级精品课程20门,建成开放、共享、多样的学习资源库,促进航天技能人才学习方式的转变。 (2)打造三个培训层级,满足多元化需求一是对准职业资格,夯实基础培训。学院立足航天科技工业发展战略、人才强企工程,将员工岗位能力提高和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结合起来,做好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技能人才从初级工到特级技师六个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工作。二是对接企业需求,打造特色培训。除了开展竞赛及赛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特色项目以外,还充分发挥优学院优良的师资条件和教育资源,针对企业需求与问题,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量身定制服务,促技能培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对标国际前沿,开展高端培训。依托国际合作部、新时代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聘请国外院校以及国际企业专家来联合校授课,举办国际培训、高技能研修、大师技艺传承等高端培训,努力培养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二)打造RPDA标准化技能人才培训新模式 学院加强对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进培训方法,逐步凝练形成了一套符合航天需求的“RPDA标准化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调研、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四个阶段,主要完成培训需求调研、完整培训体验设计、引导学以致用、推动学用转化、评估学习结果、推动绩效改进等培训任务。培训整个流程由学校、企业、学员、教师四方共同参与,校企共同完成,能有效规范和监管整个培训过程,促进培训绩效改进和持续提高。 (1)创建ASKO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开发培训课程过程中,学院对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找准技能人才 |
||||
职业能力的通用性和结合点,搭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按照职业态度、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其他核心能力四大模块,契合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级别、企业岗位要求,以模块化的形式定制和打造多种培训套餐供企业选用,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表1 ASKO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数控为例) (2)搭建结构化四级培训评估体系在评估培训效果时,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和培训体系,推进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和运用,学院采用结构化四级评估体系,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注重了解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来全面评估学习效果与培训质量的好 |
||||
坏,确保对技能人才培训行为的规范、导向与激励作用,提高受训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保障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表2 结构化四级培训评估体系 (三)加快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一是更新、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先后投入近3亿元建设培训场地、购置实训设备。二是优化实训环境。给实训场地添置讲台、投影、电子白板和桌椅等,为学员供现场任务讨论与交流的基本条件。对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规划和布局实训场地,满足诸多不同培训实训项目对各自生产设备、运行条件、职业环境、安全设施、工艺布局、厂房面积等生产开发的必要条件。三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省各国防军工单位以及地方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共建校外培训实训基地203个,引入企业设备和场地,充分满足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实践需求。四是以研促产、以工养技。学校引入企业生产线,在对外承接生产任务的同时,深化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四)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政策指引、高端引领、集群发展“四措并举”的方式,狠抓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提高。一是将职业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引导校内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下企业实习等途径,增加对工作岗位的认知,积累实际经验;通过规范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二是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持或参与专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获得双师认证以后,教师可额外享受最高12000元/年的特殊奖励。三是加大从企业直接引进人才的力度,不断拓展和深化与 |
||||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进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四是充分发挥职教联盟的集群作用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头作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学院发起成立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吸纳了80余家航天及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地方大中型企业,有效地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2018年该联盟被立项为四川省骨干职教集团。2013年,学院邀请中国航天技能专家、技术能手,组建了技能大师工作站,为技能大师提供了一个发布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技能技巧,传承绝技绝活、开展技术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技术攻关、带徒传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
3.成果的创新点 (一)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创新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立足中国航天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构建起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四平台三层级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系统性地将技能人才的等级认定、技能提升和教育培训统一起来,完善了人才选拔、技能评价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服务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确保了航天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加快航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建立了RPDA系统化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了培训运行的流程化和标准化闭环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在培训计划阶段,采用ASKO模块化打造课程体系,定向培训,确保培训既符合国家标准、航天规范,又满足岗位要求和企业需要;在评估阶段,采用结构化四级评估体系,注重了解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使培训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和优质,不断改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提高学以致用的转化程度,促进培训效果最大化。 |
||||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推广效果(1)成果适用性强航天技能人才培训由于国防军工保密的限制性、航天专业技术的独创性以及航天发射任务的高可靠性等特殊要求,具有保密性、独创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中国航天对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要高于一般技能人才培训。在实践中,学院将本教学成果运用于国防军工、地方企业、骨干教师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中,培训学员12.7万人次,培养中华技能大奖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教师参加技能竞赛,近五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50项、二等奖84项、三等奖132项;学生获国家级奖项67项、省部级奖项277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成果推广范围广学院于2012年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在最终的验收中以“优秀”成绩通过,其他兄弟院校纷纷到校学习借鉴建设成果的经验。先后有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天职工大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到我院交流高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学院还承办了第八次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现场观摩活动,向来自全国著名职业院校的近百位院(校)长分享了本成果的部分内容。 (二)应用效果(1)学院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强化改革创新,推动技能培训向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19年期间,学院开展培训158期,培训技能人才13.4万人次,鉴定12.04万人次,加强了学院服务航天、国防军工和区域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国际培训。学院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76期,培训高技能人才4500人次,开展国际培训5期,培训430人次,开展大师技艺传承培训25期,培训学员1617人次。三是强化能力提升,广泛承接特色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成果建设期间,学院开展特色培训95期,培训学员6.6万人次,承办技能竞赛23期,其中省一类大赛10期。四是开展技能培训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赴阿坝州马尔康、凉山州昭觉县、广安华蓥市开展技能扶贫培训5期,培训贫困劳动力99人,为增进民族团结,加快藏区、彝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培训效果获得一致认可和肯定1.专家多方肯定,获得广泛赞誉 原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副厅长张林祥,高等教育处处长周雪峰,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过衍、培训指导中心主 |
||||
任张影红,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主任史志伦、省国防工会主席贾先永,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部长朱云,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秘书长张铭等多位专家对航天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肯定。专家一致认为该体系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的教学理念、培养途径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实现了创新。 2.媒体广泛报道 学院的技能人才培训经验引起媒体的关注,技能中国、四川省教育厅官网、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搜狐、网易、四川教育在线、今日头条、川教新风采等媒体相继报道学院技能人才培训、竞赛、获奖方面取得的成果,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姓 名 |
杨林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9年6月 |
最后 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06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15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副教授 |
现任党政 职务 |
继续教育部副部长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89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职业培训 |
移动电话 |
18080071581 |
|
电子邮箱 |
954918147@qq.com |
邮政编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专项课题“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Y18B16)获优秀奖 2017年,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工会委员会“竞赛先进个人” 2016年,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竞赛先进个人” |
|||
主 要 贡 献 |
任职于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专职负责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承办各类竞赛等工作。 在本成果申报工作中,主要负责总体设计,主持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修订,各种支撑材料的准备、优选和编制。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二)完成人 姓 名 |
胡文彬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68年12月 |
最后 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
参加工作 时间 |
1991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30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教授 |
现任党政 职务 |
继续教育部部长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89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学历继续教育 |
移动电话 |
18980071166 |
|
电子邮箱 |
657898352@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1年7月获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人才培养先进个人; 2019年1月获四川航天集团贡献奖。 |
|||
主 要 贡 献 |
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网络远程教育、成人学历教育、中高职师资培训等工作,负责领导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绝技绝招班、四川航天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及各项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工作。 负责整个课题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在项目的建设途径、建设内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本项目研究与总结提炼工作。 负责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500万元,为行业企业职工开展培训服务。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 姓 名 |
王立波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7年6月 |
最后 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00年8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16 |
|
专业技术 职务 |
教授 |
现任党政 职务 |
科研处处长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616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职业教育研究 |
移动电话 |
17708159279 |
|
电子邮箱 |
6549651@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4.05 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三等奖 2018.05 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三等奖 2019.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贡献奖 |
|||
主 要 贡 献 |
作为该成果主要参与人,全面参与了该成果的策划、组织、推进和实施工作,在项目的申报、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途径、建设内容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作为主研人员2014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RPDA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加快并有力促进了培训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工作。 2.全面负责学院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模式、培训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形成了典型的经验和推广成果。 3.公开发表了论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该成果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四)完成人 姓 名 |
刘璐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7年5月 |
最后 学历 |
大学本科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09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12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工程师 |
现任党政 职务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78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培训教育管理 |
移动电话 |
18200520253 |
|
电子邮箱 |
405130695@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1.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该项目资料收集整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调研探讨等活动。积极为教学改革搜索相关信息,阅读相关文献,将教学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2.参与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3.参与本项目研究与建设工作和本项目成果总结支撑材料相关工作。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五)完成人 姓 名 |
张钧涵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8年6月 |
最后 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14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7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讲师 |
现任党政 职务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89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教师 |
移动电话 |
18308416201 |
|
电子邮箱 |
493561449@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1.参与完成项目的实施、资料搜集、文字编辑修订等工作; 2.参与完成项目的成果总结、提炼; 3.负责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与校内外单位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 4.发表《中国制造2025视野下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探索》等相关论文3篇。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六)完成人 姓 名 |
唐睿宸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92年5月 |
最后 学历 |
大学本科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16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5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助教 |
现任党政 职务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89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职业技能培训 |
移动电话 |
13028175909 |
|
电子邮箱 |
396201632@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该项目资料收集整理,积极参与培训教育改革的调研探讨等活动。积极为培训教育改革搜索相关信息,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文件,为教学成果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参与本项目研究与建设工作和本项目成果总结支撑材料相关工作。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七)完成人 姓 名 |
李利琼 |
性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90年10月 |
最后 学历 |
本科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13年9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6 |
|
专业技术 职务 |
助教 |
现任党政 职务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9289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职业技能培训 |
移动电话 |
13880694168 |
|
电子邮箱 |
3043290063@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1.在该项目研究中主要承担课题相关内容调研,资料收集工作,汇总和分析相关数据; 2.参与完成项目的成果总结、提炼; 3.负责教师素质提升内容的调研和总结 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思考,发表相关论文1篇。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八)完成人 姓 名 |
王华平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68年1月 |
最后 学历 |
本科 |
|
参加工作 时间 |
1991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
专业技术 职务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 职务 |
人力资源主管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
办公电话 |
(028)84808540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人力资源管理 |
移动电话 |
13618026946 |
|
电子邮箱 |
1020024940@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7.10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竞赛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2014.11获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
|||
主 要 贡 献 |
1.担任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技能人才培训主管,具体负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培训管理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2.组织实施航天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负责培训体系、培训模式的优化与改革。 3.推进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具体落实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 4.制订、完善有关技能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九)完成人 姓 名 |
焦佚冰 |
性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88年5月 |
最后 学历 |
学士 |
|
参加工作 时间 |
2013年10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8年 |
|
专业技术 职务 |
讲师 |
现任党政 职务 |
国际合作部副部长 |
|
工作单位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办公电话 |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国际合作与交流、英语教学 |
移动电话 |
15808380065 |
|
电子邮箱 |
363150057@qq.com |
邮 政 编 码 |
610100 |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
主 要 贡 献 |
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该项目资料收集整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调研探讨等活动。积极为教学改革搜索相关信息,阅读相关文献,将教学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参与本项目研究与建设工作和本项目成果总结支撑材料相关工作。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主管部门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
|
联 系 人 |
李涛 |
联系电话 |
15883446106 |
|
传 真 |
(028)84808958 |
电子邮箱 |
28537870@qq.com |
|
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路155号 |
邮政编码 |
610100 |
|
主 要 贡 献 |
该成果由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支持该成果的研究与实践,对项目的建设过程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1.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根植航天,校企一体,合作办学与合作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模式。 2.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航天、四川国防军工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和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3.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实践,成立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校企深度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了“1444”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合作发展机制。 4.为了加强该成果研究与实践,学院2014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RPDA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加快并有力促进了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工作。 5.在学院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搭建四平台三层级培训新体系,服务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提升,积极探索应用RPDA标准化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教学,验证该培训模式的实际效果。 6.为培育教育教学成果,积极开展院内教学成果奖的评比工作,促进各部门积极培育专业教学成果。 7.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供各种图书资源、实验设施、实践场所、教师培训、宣传渠道等相关保障措施。 8.组织和指导该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组织专家进行项目成果鉴定工作。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二)完成 单位名称 |
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管部门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联 系 人 |
曾强 |
联系电话 |
13880126766 |
|
传 真 |
(028)84809062 |
电子邮箱 |
1020024940@qq.com |
|
通讯地址 |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北路118号 |
邮政编码 |
610100 |
|
主 要 贡 献 |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在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为构建“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1.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聚焦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出台《技能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技师评聘管理办法》、《名师带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解决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问题,规范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程序和标准。 2.打造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道,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赛项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明确竞赛分级分类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技能竞赛活动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序开展。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使得员工队伍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促使更多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让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通过竞赛获奖破格成为技师甚至是高级技师。 3.加大高素质培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充分发挥航天职业院校的优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制定《名师带徒实施办法》,要求具有实际经验、技能水平过硬、具有绝技绝招的高技能人才招收徒弟进行传帮带。二是培养双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等专家型技能人才成为培训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推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4.加强技能培训个人档案管理,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以评价体系作指引,建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历史、学习情况、课程配置、师资力量、违规违纪情况等专业信息,为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持续有效的培训服务。引导企业和员工对照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找差距,提出培训需求,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
|||
四、推荐、评审意见
推 荐 意 见 |
该成果依托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RPDA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五年多的实践和应用,学院与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四川国防军工企业以及四川航天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培训合作关系,每年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达一万余人次。从培训的调查结果来看,各培训班培训效果较好,培训质量均较高,学员和企业的满意度较高。 该成果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及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经省人社厅和德阳市人社局检查,均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并被推荐给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该成果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经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为“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推荐申报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评 审 意 见 |
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 月 日 |
审 定 意 见 |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领导小组组长 签字: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