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风采 - 正文

数业协同 共筑匠心基石——通识教育学院探索《高等数学》与制造类专业深度融合新路径

作者:李馨茹 更新日期:2025-10-15 点击次数:

为推动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0月14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举办“数业协同,共筑匠心基石——探寻《高等数学》与制造类专业融合共生之路”专题研讨会。会议汇聚了飞行器制造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领导、相关专业与课程负责人以及大一新生辅导员代表,共同探讨《高等数学》与制造类专业课程的融合创新路径。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李建群指出,伴随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能力。作为基础必修课的《高等数学》,目前存在与专业教学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学而不知所用”。为此,本次研讨会聚焦两大目标:一是打破学科壁垒,帮助数学教师深入了解专业需求;二是精准对接教学内容,系统梳理数学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会议以“打破壁垒、明晰目标、协同创新、建立机制”为方向,为后续融合实践奠定基础。

在现状分析环节,数学团队负责人王桠楠老师作题为“《高等数学》课程现状与改革思考”的主题分享。他深入剖析了我校学生的学情特点、“X+2”考核模式实施情况以及通过率偏低的现实问题,提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通专融合思路,并介绍了“以赛促学、强化升学引导、提升课堂参与度”等改革举措,同时也坦诚当前面临课时量有限的挑战。

各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具体阐述了专业课程中对数学能力的需求。智能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负责人赵威老师以《工程控制》课程为例,指出学生在学习拉普拉斯变换时普遍存在理解困难,建议引入Matlab等软件辅助教学,并倡导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应对学生的畏难情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孙宏伟老师系统梳理了线性代数、微积分、复数、布尔代数等在电路分析与逻辑化简中的关键作用。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负责人董小磊老师强调,飞行器制造专业对精度要求极高,《钣金成形工艺》《飞行器构造》等课程中涉及机翼受力分析,需运用三角函数、导数及多元函数等知识。智能焊接专业课程负责人闫霞老师补充指出,焊接路径的优化同样依赖导数与极值计算。

1CDF2

自由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张卓娅、王琪老师认为目前讲授的数学内容基本满足专业需求;李彬老师则从科研角度指出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学教师共同组建团队开展课题研究。林君、李文兵、雷大军等老师分别围绕电路分析、焊接专业数学内容重构、学生畏难情绪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董海老师提出学生对《概率统计》中误差分析知识的需求。飞行器制造学院吴玉超副院长建议通过软件可视化增强数学直观性,并将软件应用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以激发学生兴趣、降低挂科率。

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李建群在总结中系统阐述了“为何融”“何以融”“如何评”三大关键问题,强调数学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服务专业与培养思维。她提出三项未来规划:打破学科壁垒,深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建团队;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做好“播种人”。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学院在数业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当学生能够运用微积分优化焊接机器人路径、用线性方程组分析电路、用导数求解飞行器机翼受力点时,高等数学便真正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下一步,学院将建立常态化跨学科教研机制,持续推进数学教学从抽象理论向专业实践转型,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数理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