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号召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25年7月22日至8月3日,由我校18名青年学子组成的"梦马小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王一帆、张皓南、刘波的带领下,远赴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天门村 等地,开展为期13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奔赴山海,为梦续航"为主题,通过航天特色乡村义教、乡村振兴基层工作和红色主题教育学习等系列活动,为当地带去了知识与温暖,也为实践队员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平台。实践队成员通过帮助他人,找寻自我价值,深刻的认识自己和这个充满相同与不同的世界,并心怀善意。

PART.01
精心筹备:培训赋能促成长
为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践队于7月10日至21日,在学校三星堆校区开展了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丰富详实,包括教案撰写、模拟试教、团队建设、生活技能、志愿服务、党史学习等多个方面。此次培训导师由飞行器制造学院教师张皓南担任,张皓南老师有十年义教统筹及带队经验。
团队培训


志愿服务


参观学习


在张皓南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通过“同心鼓”“合力建塔”“彩虹伞”“信任天梯”等团队活动培养了协作精神,通过"微光成炬,点亮学途"公益募捐活动提升了志愿服务能力,通过广汉党史馆参观学习提升了政治素养,并通过教案撰写、模拟试教等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并发挥个人潜能。这些培训不仅为后续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更让队员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教学培训


生活培训及行前会议


PART.02
航天筑梦:特色义教润童心


在实践阶段,队员们深入花戛乡天门村和花戛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义教活动中,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苗族、布依族、彝族的少年儿童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
有开阔视野,增广见闻的科学探索课,如: “3D打印演示” “静电小实验”“水火箭制作与发射” 等;有寓教于乐,贴近生活的康体活动课,如: “海姆立克法及包扎技巧”“心理健康: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运动小达人操” 等;有了解传统,感受文化的表演课,如: “手语操:万疆”、“歌曲:苔”“职业知多少” ;也有趣味横生,激发创意的美工课,如: “石头彩绘”“三星堆面具彩绘”“塑料瓶空间站制作” ;还有制作美食,品尝风味的烹饪课,如: “杨枝甘露”“酸奶木糠杯”“青团” 等。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大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悄然为当地孩子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期待未来的生根发芽。
科学探索课




康体活动课




美工劳作课




表演文化课




烹饪美食课




在此次义教活动中,每个组别都需要负责筹备一项主题活动,康体活动组负责的破冰及趣味运动会,通过“合力建塔”“两人三足”“南水北调”“彩虹伞”“爱的抱抱”等游戏,拉近了队员与小朋友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小朋友与队员之间的感情。科学探索组和美工劳作组负责的义教作品展,将队员和当地少年儿童共同制作的作品在华戛小学进行展示,也收获当地村民的好评。
趣味运动会




义教作品展示


7月31日上午九时半许,在花戛小学报告厅,举行了义教成果汇报表演,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副乡长柳洪雨、花戛小学校长张健等嘉宾出席活动。在浓重而又精彩的开幕仪式后,实践队员和当地少年儿童一起展示义教成果,带来了歌曲《苔》、手语舞和彩带舞《万疆》、运动小达人操、环保时装秀、团歌演唱《隐形的翅膀》等节目。
义教汇报表演


成果汇报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驻足观看。其间,还举行了致送纪念品、颁奖仪式、指导老师总结分享等环节,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PART.03
振兴有我:基层实践炼真知
除义教活动外,“梦马小队”的队员们还跟随乡政府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开展推普宣传、政策宣讲等工作,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实践。在推普宣传方面,队员们走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趣味识字游戏等方式,向村民推广普通话。针对当地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队员们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将普通话与布依族、苗族方言对照教学,有效提升了宣传效果。此外,实践队员也学习了基本的布依语,学唱了当地的“布依族小调”。在花戛小学,队员们开设了"普通话小课堂",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推普和生活体验


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实践队化身"乡村美容师",完成了花戛小学大门、天门村活动广场围墙的粉刷工作,队员们充分发挥了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经过共同努力,粉刷之处焕然一新,洁净的墙面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此外,队员们还协助村民整理房前屋后杂物,用实际行动改善村容村貌。
人居环境建设




参与民族活动
7月30日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六月六”,天门村布依古寨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实践队员积极参与节庆筹备,与村民们一起包粽子、修整路面、搭建活动场地等。大家还亲身体验了布依族非遗手工刺绣和纺织技艺,并共同享用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长桌宴。在文艺表演节目中,实践队员与当地少年儿童合作呈现了手语舞、彩带舞《万疆》以及合唱《知足》等精彩节目,得到了村民和游客的掌声与支持。







PART.04
红色教育:缅怀先烈守初心
7月23日,"梦马小队"全体成员走进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天门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考察活动,队员们先后参观了花戛乡天门古村落、吴王天坑等自然人文景观。队员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生态和文化考察



红色主题教育
时值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九十周年之际,8月1日建军节当日,“梦马小队”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赴革命圣地遵义开展“重走红色之路,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在遵义会议会址,队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全面了解了这场攸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指导老师刘波现场为队员们讲解道:"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随后,实践队员来到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曾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指挥机关所在地,队员们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军在遵义的革命故事。




在庄严肃穆的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实践队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缅怀仪式。全体队员整齐列队,向红军烈士纪念碑献花,并集体默哀致敬。纪念碑上"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队员们依次绕行纪念碑,瞻仰浮雕,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当天下午,实践队还观看了大型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该剧通过现代舞台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遵义会议前后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逼真的场景、感人的情节,让队员们深受震撼。




PART.05
收获满满:青春实践谱华章
8月2日的总结会上,队员们分享了实践感悟。大家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更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指导老师张皓南总结指出,此次活动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部分团员感想(节选)

邓俨峰(G23中国商飞订单班): 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我们的课程或许只能陪伴他们短暂的一周,但如果在某个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对科学好奇、对未来向往的种子,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开始反思,真正的教育,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是赋予人追逐梦想的勇气。

陈志强(G24模具设计与制造2班): “三下乡”短暂却厚重,它让我褪去了几分书生气,增添了几分泥土香;它让我看到了课本之外的广阔天地,也看清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它让我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与价值,更点燃了我服务社会、建设家国的热情。那些烈日下的汗水、深夜里的讨论、乡亲们的笑容、孩子们的眼神、队友们的扶持,都将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烙印。

张芦林( G24飞机电子设备维修3班 ): 有人说,三下乡就像一场短暂的梦。但对我们而言,它更像一粒种子,在心里种下了对乡村的牵挂,对责任的认知,对青春的思考。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但这段经历会始终提醒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记得脚下的土地,记得那些需要被看见的角落,记得青年应有的担当。

罗强( G2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班 ): 如果还有机会参与类似活动,我会更主动地为团队分担责任,以严谨的态度履行每一项职责,力争让团队协作更高效,也让自己在实践中进一步成长。我深知,志愿工作正是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而义教本身就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份经历也让我愈发渴望回到家乡,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袁颢玮 ( G24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4班 ) : “三 下乡”活动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小朋友们的热情。在乡里的最后一天,下了大暴雨,感觉小朋友是到不了的,突然小朋友们举着大雨伞出现在暴雨中,那时我们的义教便有了意义。虽然那天很凉,但看着彼此忙碌的身影,心里却暖暖的。

高霖 ( G2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班 ): 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应当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推动乡村发展进步。

周家慧( G2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班 ): 当大巴车缓缓驶离花戛乡时,我望着窗外倒退的帧帧画面,心中无限感慨。这一段“三下乡”之旅,仿佛一场绚烂的梦,梦里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有乡亲们热情的招呼,有团队成员并肩作战的汗水。

吴镰君(G24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4班): 为期一个月的“三下乡”实践已落幕,但那些在乡间田埂上留下的脚印、与大家开会的夜晚、在实践中遭遇的困惑与顿悟,仍清晰如昨。这场跨越城乡的实践,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付出还有老师每晚的艰辛劳累,更在理论与现实的碰撞中,更让我们在汗水与欢笑中读懂了责任,照见了自身的局限与成长的方向。

唐东(G2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6班): 参与“三下乡”活动的整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实践动手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对我而言,“三下乡”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全方位的修行与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刻苦学习、持续积累,更应积极投身于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尤其是作为航天学子,我们更应自觉传承与弘扬航天精神,努力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贡献,以实际行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透过各项活动的安排,发掘青年学生的个人潜能,让他们能得到正向价值和独立自主的抗逆能力,并提升青年服务他人的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感及助人自助的精神。“梦马小队”的行动,是飞行器制造学院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副乡长柳洪雨表示,实践队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实践队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梦马小队”曾三次获评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团队也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培养新时代技术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持续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