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

科研在线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在线 - 科研成果 - 正文

古苑新韵—用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

作者:admin 更新日期:2012-02-16 点击次数:
古苑新韵—用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 宋学坤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彰显传统文化精髓,儒教的“正”,佛教的“和”,道教的“修”,对当今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社会的世界青年大学生,仍需传承光大,吸取精华、获取睿智,树立人生观、确立价值观,找准人生坐标、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穿越五千年时空,智慧通达,内涵精远,启发真知。传统文化是民族精英的主流文化、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儒教经典决定中国教育、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道教学说,气势磅礴,思想深邃、想象奇特、不屑利禄,是立命修身的根本 ;佛教之言,贵为尚和,精神核心,一团和气,力张和平。“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减少人之间的冷漠、对立、敌视,达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彰显传统文化精髓,儒教的“正”,佛教的“和”,道教的“修”,对当今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社会的世界青年大学生,仍需传承光大,吸取精华、获取睿智,树立人生观、确立价值观,找准人生坐标、具有指导作用。 儒教文化——教大学生做人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在他们身上有“时代”的烙印,多为独生女,家长予以厚养、学校予以呵护,他们既有做人的基础,又有做人的困惑,其困惑表现在:强自负少谦诚,强个性少宽容,强表现少合作,强热情少韧劲。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前的教育,做生活前的准备。大学生最终要走出学校面临生活,在大学期间,教会他们做人,是大学教育的要务,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用儒教文化教其做人。 其一:做人内功 要有知识、博识广见,是做人的内功,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择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取精华,消化吸收,增加学识。 博识,来自学习,教导学生修业,端正学习态度:从吾所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晦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品德教育,孔子曰:言、行、忠、信,首先是品德,其次是知识。治学先立仁:仁者爱人,孝悌为本,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率性而为,直道而行。 其二:做人原则 做人原则不能丢,诚信第一,忠、信、仁、义、礼、仪、廉耻;做人不可无志,大凡事业成就之人,无不是有志之人;人贵有自知之明,善听他人意见,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严于律己,少责怪他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多做自我批评,自躬内省。躬自厚,需修养、少苛求别人,才能和谐团结。 其三:做人技巧 内智外愚:大智若愚,利而不露能自保。满招损,谦受益。多向别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华横溢、不锋芒毕露,施才看时机,对象,环境。不卖乖,不耍小聪明,小聪明实为大蠢。 有美德才有朋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美德才不孤单;朋友遍天下。仁者爱人,爱己才爱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美德,四海之内皆兄弟。 善于帮助他人:在别人困难时,雪中送炭,在别人春风得意时,锦上添花,夏送凉风,冬送温暖,与人为善,与邻为伴。 快乐生活知足常乐:在生活上标准适度,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确定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奋斗是幸福的,工作是快乐的,生活是美丽的,这就是快乐生存智慧,生活越简单,越自由,越快乐。挣脱心灵的枷锁,虚无恬淡,乃合天意。计算得失,永不快乐,不追求完美,而追求快乐! 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做人要有同情心,学会宽容,报怨以德,挑战自我、打败心魔,为人厚道,朴实无华,自谦为美,勇担责任。笑对人生,面对不可逾越的障碍,来个英雄回头,面对失恋,来个美丽的转身,仍不失风范。 学会忍耐:不可锋芒太露,莫硬与强者争锋,控制情绪,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可贵,匹夫之勇可耻。抑制浮躁,心善渊,心胸如水,虚静深远。以此针对青年大学生人生偏差,树人达到三正:正心、正身、正行。 道教文化——教会大学生修身 道教文化强调内修外修,内养性,外修身其核心思想,一个“修”字,讲个人修炼,修身养性,达到天人合一。在当今世界危机,物欲横流的社会,青年大学生修养。对其人生世界、人生感悟、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心理状态,极为重要。 全世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宣言》中指出:21世纪是危机的世纪,要拯救危机必须在中国两千五百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美国汤比博士在《展望21世纪》指出:21世纪是危机世纪,今天的人类社会到了最危险的时代,而且是人类咎由自取,意味着一切灾祸都是人类自己招来的,自作自受。 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在34年前预言,人类将因为过度自私、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衰落,世界将出现空前危机。 世界危机,只能用和谐拯救。和谐,要求人人修身养性,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能齐家,齐家能治国,一人修身,影响众人心善,大家善心、善行、国家和谐、天下大治、造就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政治生态。 其一:养性 太上说:福与祸、并不是固定的,完全由人自作自受,关键是这个人,是善是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如同影子跟随身体,身体正影子正,身体斜影子斜。 如果心中由了善念,虽然他还没有做善事,而善神已在保护他了,如果有人心中有了恶念,虽然他还没有去做这件事凶神已在惩罚他了,如果以前做了恶,现在自己忏悔改过,所有坏事不再做,所有善事认真做,这样的人,久而久之,一地会获得吉祥平安、转祸为福。 青年人修心,达到语言善、目光善、行为善,一定会福星高照,福德将至,心善修德,避免造恶,人的善恶行为结果是多善多福,多行不义必自毙。平时要求学生日行三善,心善,口善,行善,做善心之人,善行之人,有口德之人,高尚之人。 修诚 修诚是养性的最高境界,人生中的第一美德,至诚感人,自己真诚,才能对人真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为万物之灵唯人其秀最灵,秀就是人的至善品质——诚,诚为立人之本、人极则圣,圣人则诚,至诚守信,诚心待人。诚为和谐相处的方法,是社会人遵守的法则。 青年大学生,只有真诚才会打动别人,感动他人。他人也会至诚回报,诚者,天之道也。行诚者,人之道也! 做到真诚,专心诚意,达到期望神奇功效,真正养性至善,需小善而为,从我做起,只争朝夕,从今天做起。诚实成就人,君子以诚为贵,真诚是人的最大资本,也是自我完善的根本,诚是人养性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诚,家庭和谐,人际和顺,国家和谐、做人以诚信为基准,修养应全天候,全空间,全方位。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真诚与否。 唯天下至诚,才论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本,知天下之情,人与人彼此诚心,诚之相处,诚为切入点,诚心报诚心,人心换人心,人间和美。 其二:修身 讲信用: 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惟义所在,修身坚持信的标准。 信的含义:信任、信用。内容:诚实不欺。信是做人根本,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动乱,为官不信,少不畏长,贵贱相轻。法不信,民易犯法,友不信,离善忧怨,良好人际,着力点在信用。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真诚相待,恪守信用。修养亲和力,择善而固执之,修自身,恪守气节,诚可格天,诚可感人,做人中通外真,为人正直,不卑不亢,诚实守信。 静心态: 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尤人、保留羞耻心,知耻近勇,有荣辱观。 修其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保持操守,大将风范,遇事不慌,冷静对待,泰然处之。不偏激,不浮躁,坦然面对得失。 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聪明难,糊涂难,聪明转为糊涂更难,吕端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做人做到:温然而恭 ,慨然而义,忠以自勖,清以自修,且有琴书乐,而无宠辱惊,自静其心,无求于物,肝胆照人,静与天游。 存仁心: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爱是双向的,学校需要仁爱,你爱人人,人人爱你,你敬人,人敬你,学院才和谐,师生关系才和顺,学生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人生快乐,仁爱是修身待人的根本、仁爱是基本的道德观,亲亲为大,亲爱亲族,敬父母为孝,仁兄长为悌,爱同事、朋友、同学为尊,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 仁为人心,用心做,心即为性。修养信,本性至善,至善即仁,修其身,敬其所尊,爱其所亲。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里仁为美,外礼为德,仁者爱人,爱高尚之人,爱好人。仁爱是牺牲,牺牲自己去爱所爱的人,在同学之间维护仁、发展仁,力行仁,仁礼充满校园。 其三:修行 善听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见必敬,开口必诚,居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先正己身,诚恳不欺,不故此薄彼是善听他人意见的前提,讲实话,听真言。 善听意见的态度:善听意见,有四种态度,胸怀若谷,闻之则喜;诚心以听,修德正身;仁心以听,无则加勉;敌视以听,无休相争。我们应取前三种态度,听别人的意见,闻之则喜,朋友意见,同志谏言,为自己搞好工作,健康成长,大有益处。至诚听别人意见,用以修身养性,成为高尚之人。仁爱之心听别人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怀敌意听别人意见,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误认为别人给自己难堪,视为整人。 善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高贵品质,是一种健康人格,为正常心灵状态。 重团结: 言顾行、行顾言,从容中首,圣人也!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见别人长处,不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 少讲别人的缺点错误,各自做好自我批评,人家的缺点,错误由人家自己讲。 注重团结,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君子不先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善听意见,是谦虚美德,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不贪欲: 做人不贪得无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一切罪恶源于欲望,贪欲之人自恃聪明,厚颜无耻,索私利,枷锁扛,为欲望进牢房。穷也好,失意也罢,要操守人格。辨其黑,守其白,斯之耶! 控制己: 选择命运,调整自己的方向,学会认识自己的本领,正确认识,分析自己,痛苦在于,自己不认识自己。或缺乏自信,或自恃孤高。 怀才不遇时,应知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用,天生我才,必有施才的空间,充满成功期望,摆脱困境,力克懦弱,抗争命运。 顺境时不傲。不仰视天空,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不为好命运,自设障碍。 改变命运: 强本节用,天不负贫,抬起头,朝前走。 个人应思考命运,关注命运,把握时机,利用环境,寻找好命运。创造新命运,有改变命运的决心,学本领,强学识,为国效力,为民服务,路在脚下,命运在自己手中。 贫有人格,贫而无厌,富而不傲,若贫而乐,若富而好,富存仁,贫有志,人贫志不贫,穷则变,变则通,化贫穷为动力改变命运。 掌握命运,根据自己才能,所处条件,设计命运,定位人生,设计志向,扬志苦斗,在实践中去磨砺,一步步造就人生辉煌。 其四:养身 道教文化重视养身之道,追求健康长寿,身体是成就事业、理想的前提。 青年大学生养身应注意几个方面: 科学健身:运动是强身的途径之一,学生应科学锻炼,强身健体,身体是事业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再高的学识,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无基可施。展现才能,为国效力,强身为大学生首要:晨练,球类、竞技,学生积极参与,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合理营养:营养是养身的基础,强调合性,避免不良和过剩,食不厌精,不利健康,食物粗细兼备,摄取适量,食物热量适合健康需要,不暴饮暴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足矣,山珍海味偶尔吃,美味佳肴健康吃。吃有科学,吃有学问,吃有艺术,吃出健康。避免血脂、血糖、血压三高,英年早逝。 注重环境:人居环境,空气清新,富氧干净。无污染,利用条件,创建健康益寿环境,用勤劳改变环境,尤其改变家庭居室环境,在舒适环境中,恬静幸福生活。 佛教文化——教大学生处事 佛教文化“和”的宗旨,“善”的理念,教青年大学生面对纷杂的社会,复杂的人群,正确为人处事、立命安身。 其一:和相处 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佛家弟子称之为和尚,实为尚和之意。佛教缘起说:万事万物息息相关,和合共生,平等至和,和在平等中确立。 佛教的原则:不杀生,非暴力。佛教的实践本质要求:维护和平;祈和祈福。 特别强调:内心和平。只有内心和平、安宁,才有外界的和平安定。外部和,来自内心和;外部净,来自内心净。 佛经讲:心净则佛土净。针对生态环境,倡导人类自身心灵环保。心灵环保,必然带来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环保。 一人心净,影响一群人心净,社会之净,社会才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人人心灵环保,学校生态势必环保,大学生心净,校园势必一方净土。佛教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和致佳景,天下大同。同学们为人处事时、和顺人际关系,要从佛教文化中获取智慧。交流、沟通、增加理解,消除误解、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以共识,求和谐,共识是基础,和谐是目的。暂时没有共识,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在人生的道路上偕同共进。以包容求和谐,包容是前提,和谐为结果,同学们应有包容之心,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度大胸明,像弥罗佛,肚大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人人海涵、包容,校园将是和谐春天,和美的育人场所。 佛教一个“和”字,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整个人类大智慧。和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包容,一种感恩,一种圆融,演绎的人间喜剧。宇宙万物,人间万事,国家之间,团体之间,人际之间,相处共生,以和为贵,以和的目光看待对方的存在,没有怨恨,没有战争,世界多美好,人间多和美。 和可兴国、强校。中国传统文化,至贤智慧,诠释和的理念,和的作为,规范人的行为;和为贵,同学争吵为哪般?礼之用,何必动粗?在同学间昭示传统文化力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明生态。 悲愿广大,智慧通达,同学们以宣传和、实践和为己任,以和律人,和睦相处,以和导引,改变观念,改变陋习,以正行为,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佛教六和敬原则: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对校园学子有独特的功效,全体同学践行,“校和万事兴,师生一家亲”,给校园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和气正在神州大地升起,和风正在华夏大地吹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中国的和气若能被全世界吸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和谐的根本,是人类幸福、安宁、稳定。社会和谐,生态和谐,政治和谐,人类才幸福安康,同学们主动吸纳和的智慧,以和为大局,校园安宁、稳定、幸福、快乐,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增强软硬实力。和者,天下之大道也。 其二:莫争利 孟子答梁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而已。司马迁读此文时指出:利时动乱祸害的根源,人人争利,天下危矣?祸从利出,乱因利而生。 上下征利,动机目的,损人利己,人人损人利己,社会动乱,冲突不断。闻名利养,物质诱惑,人贪嗔痴,是人间大烦恼。要化解,在佛教文化中找答案:淡泊利、放弃利。 大学生做人一定要记住两个不能:绝对不能贪利,绝对不能结怨。贪利,占别人便利,会陷入人生泥潭;贪利结怨,结怨必有报复,怨怨相报,没完没了,人生痛苦。 不争利,懂得吃亏,吃亏是福;如不肯吃亏,净贪利,伤害他人,干损人利己之事,会遭憎恨,后患无穷。 老子曰:知和曰常。贪利的人,就没有常态:评不上先进,闹情绪,没得到奖学金掉眼泪,受挫折就跳楼,失恋而失态,失常态,不可取。 在人间多予爱,少争利,多爱会善果,争利会怨报。物知意,人知情。日本开放国际大学医学博士江本胜做了以下试验:他从河、海、湖、井里取水,装在小玻璃罐中,给他贴上善的文字,不管是哪国文字。贴爱、感恩、感谢,然后放在冷柜中一小时至零下五度,结晶图案非常美;贴上我讨厌你,不喜欢你,我恨你,结晶的图案非常丑陋。几十万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屡试如此。其著作《水知道答案》,畅销全球,引起轰动。 人体70%是水,人有爱心,感恩心,身体70%的水份会呈现美的结构,人就可以长寿。反之人自私,贪欲,其身体水分结构丑陋,贻害身体。佛法讲:境随心转,爱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求私利,毁自己,贻害人间。心灵真善美,容悦慈眉会变美,形是自信的流露。人贪欲私利,心存恶念,心丑陋,形丑陋,凶相可憎,一副丑态。 青年大学生应存爱而不争利,内善外美,留给世间美好,水知人意,人更知人情,校园美好,充满阳光。 其三:知感恩 儒释道三家,有内在联系,互相渗透,构成最佳传统文化经典,儒教之根《弟子规》,道家之根《太上感应篇》,佛教之根《十善业道经》是世代相传的教材。 儒教讲八德:忠,孝,仁,悌;礼,义,廉,耻,道教善恶报应,佛家和善之心。 三家经典,都告诉我们:个人成长,家庭幸福,都离不开他人的付出和辛劳,圣贤告诫我们:不忘感恩。家里父母,学校老师,社会官员,为人生关键的人,都做好了,会人生顺境,我们应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忘大恩。 感谢党,国家的教育,培养,给予生活资源;感谢父母。生育,培养之恩,十月怀胎,生活关爱;一路呵护,父母操心,不惜血汗。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给我们知识,技能,才华,教我们做人的真知灼见。按佛教理念,受侮辱,受陷害,受诽谤,不但不会报怨,还应感恩,逆向思维看世界。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谢拌到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自强,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谢所有给你坚定的人。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别人给你的伤害,不必认真,切莫过分认真,看淡一切,化消极为积极,花恶行为善行。 善待他人,无愧我心,用感恩扭转错误言行,用己之行,来感化他人。 感恩是一种品格,一种大度,“能种善因,自获嘉果,不起妄念,即是真人”,“岂能尽人意,但求无愧心”。方知感恩,陶然自乐,人人感恩,人间和美!